党建团学

社会实践 首页 >> 党建团学 >> 团学 >> 社会实践 >> 正文

灾区志愿者:“小兵”也能干大事

2009-05-22 00:00:00编辑: <a href='/slegals/ShowCopyFrom 点击量:
5月10日晚上7点多,天刚擦黑,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政府板房办公区,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身穿牛仔衬衫的叶仕骞见到我们来访,快步迎上来,兴奋地对记者王晶晶说:“嗨,我们好像见过吧!”

去年11月,由团中央组织的西部计划采风万里行活动曾经到过这个“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小镇。叶仕骞和他的同伴胡清华、周海林都是2008年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在映秀镇政府服务。

“大家都很忙,胡清华刚去吃饭,周海林还在镇上开办公会。”叶仕骞一边介绍着同伴的“行踪”,一边把我们带到他和周海林的板房宿舍。

这间宿舍和映秀镇村民住的板房没有太大区别,面积都在18平方米左右。宿舍里,最像样的家具是两张单人床和两个写字台,一些生活用品堆放在房间的一角。“刚开始,什么东西都没有,这两个简易衣柜还是援建者送给我们的。”叶仕骞笑着打趣说,“否则,东西会更多更乱,你们就进不来了。”

23岁的叶仕骞是广东东莞人,2008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他报名成为由团中央发起的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的志愿者,赴灾区参加为期1年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

刚到这里的头两个月,叶仕骞主要负责与社会上的慈善基金会联系,帮助因地震致孤致残的村民申请补助。

起初,语言不通成了工作中的最大困难。叶仕骞在镇负责人的带领下,走村串户了解各家情况,向村民详细讲解基金会的性质、运作模式,帮助村民写补助申请书。慢慢地,他能够独自跟村民交流了。

正是这两个月的“语言积累”,为他日后做党政办公室对口支援秘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9月,东莞与映秀对口援建工作正式启动后,叶仕骞更加“忙并快乐着”。

由于广东人听不懂四川人讲的“川普”,四川人也听不懂广东人讲的“广普”,刚开始,双方的一些对接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

此时,叶仕骞显现出了优势:既对映秀镇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又对广东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比较了解。于是,他成了镇政府一些重要援建工作会议的“协调员”和“翻译”。在会上,他刚把当地人讲的“川普”翻译成粤语,马上又要把粤语翻译成“川普”。就这样,经过几轮磨合沟通,援建工作逐渐走上轨道。

“真是很巧合很幸运,东莞是映秀镇的对口援建点,我又是工作团队中唯一的东莞人,这很有工作优势哦。”小伙子很自信也很自豪。

“在地震灾区做志愿者,是上天赐给我的一份礼物。”叶仕骞深有感触地说,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每天过得很充实,因为自己成了灾后重建的一分子。在与灾区群众的接触中,这个年轻人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觉得不算什么,我一定会勇于克服。”

叶仕骞正跟我们聊着,一个穿运动服的瘦高个儿小伙子推门进来。叶仕骞提高嗓门高兴地说:“他一直在村上,有好多故事呢。”

他叫胡清华,是映秀镇黄家院村的驻村工作组成员。见到我们正跟叶仕骞“摆龙门阵”,没说太多话。“这个记者去年来过,我们见过面的。”叶仕骞指着王晶晶对胡清华说。“见过吗?”胡清华思忖片刻,兴奋地说:“对对,我们去年见过,快握一下手!”

然后,他跑回宿舍,拿来一张名片跟我们交换。“上面有我电话,乡亲们都有,他们有事的时候就直接给我打电话”。

胡清华是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英语系,本打算从事太阳能工作的他到灾区做志愿者有些偶然。

2008年5月12日,胡清华正在前往山东德州的火车上,要去参加皇明太阳能集团的面试。父亲忽然发来短信:四川地震了!胡清华心急如焚,参加完面试,便匆匆赶回四川。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父母,见到儿子回来悲喜交加。电视上,地震灾区的画面触目惊心,一条滚动的字幕吸引了父亲的眼睛:“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灾区”。

至今,胡清华仍然清晰记得父亲对他说的话:“国家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生活,又教育培养你们这些人。读了那么多年书,现在我把你交给国家。你就是再笨,总要给国家作点贡献嘛。现在国家有难,反正人在那里(灾区),出点儿苦力也可以。”

胡清华反复琢磨父亲的话,“国家培养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缩边边,真不是个人物!”他马上在网上报名,还请学校帮忙联系,不久,他接到了入选的通知。

2008年9月7日,胡清华在映秀镇团委工作两个月后,接受了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黄家院村驻村工作组成员,参与该村灾后农房重建。此时,他开始真正直接面对老百姓工作。

但是,工作第一天就因为一件小事受到群众的批评。

胡清华十分委屈,等村民散去后,他捡起一块小石头,重重地砸在地上,暗暗下决心:“我就待在这村不走了,一定要把工作干好,得到你们的认同。”

胡清华在村里找了一间临时搭建的棚子住下,开始他的驻村生活。胡清华需要负责管理村子各方面事务,包括农房重建、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次生灾害、医疗保障、农资培训、群众矛盾等。

每天早晨6点半,胡清华便开始挨家挨户地串门儿。“为了跟村民大哥套近乎”,他自己花钱买烟,跟村民一起蹲在家门口抽烟、拉家常。在聊天的过程中,胡清华逐渐熟悉了每户人家的基本生活状况。

最考验他的工作水平的是处理群众矛盾。映秀镇黄家院村是移民地区,震前移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就遇上地震。地震后,老百姓对国家政策理解不够深入,一度情绪很大。胡清华的责任是给每个村民讲政策,说服他们顾全大局,理解国家的好政策,积极配合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工作中,胡清华体会到,与农民兄弟接触的核心是“诚”字。“待农民以诚,必然倾心相待,一切工作就好办了。”胡清华在解释每一条国家政策时,都把政策条文用村民最容易明白的语言解释给他们听。

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黄家院村182户人家477位村民基本能够理解国家政策,开始认真修建自己的房屋。

胡清华用自己的诚心和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今年,他被评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优秀志愿者和汶川县荣誉市民。现在,黄家院村的村民见到胡清华称他为“兄弟”,老人见到他叫“干儿子”,家家户户都抢着拉胡清华去自家吃饭。

“再过两个月,全村所有老百姓就都可以搬进新居了。”胡清华既高兴又欣慰地说,“小兵也能干大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