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石经海
学历: 法学博士
职称: 二级教授
职位: 云山领军学者
石经海,男,1970年8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94年7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今阜阳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教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法学教研室)任教。分别于2004年6月和2008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6月人才引进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任教,期间于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在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遴选为博士后合作导师。2025年6月加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云山领军学者”。
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2022~)、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1理事,2016-2021~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分会常务理事(2024~),曾任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2018-2025)、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2013-2018-2022)、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2016-2021)、重庆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23-2025)、 重庆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024-2025)、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2025)、 重庆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023-2025)、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等重庆、贵州、四川的专家咨询委员。
入选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8)、第三批“重庆市(法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安徽省第二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教育厅,2005)、二级教授(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重庆市第二届“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重庆市法学会,2013)、重庆市首批社科专家库专家(重庆市社科联席会,2010)、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7)、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2024),第二批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刑事法一体化教师团队”) 核心成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0),领衔的“刑法学人才创新教育”团队入选“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负责的《刑法学总论》课程入选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负责的《中国刑法学总论》课程入选重庆市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示范教学团队(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3);个人荣获“全国法律硕士优秀教师”称号(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重庆市“教书育人”奖(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西政好老师”(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2018、2022)、“优秀共产党员”(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2019)等称号。
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校党委委员(2017-2024),教务处副处长、处长(2016年9月-2017年12月,兼任校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主任、校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等职)、法学院副院长(2010年10月-2016年5月,先后主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主持工作副处长(2016年5-9月)、刑法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负责人)(2018年3月-2025年5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2023年3月-2025年5月)、量刑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2025年)、学术集刊《量刑研究》(CNI名录名刊)主编、校“刑法治理现代化重大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校“刑法学重大教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职。期间,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2016-2018)、校教学委员会委员(2010-2016)、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2016-2018)、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10-2018)、校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22)、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23-2025)等职。
█教育教学
●主要从事刑法学、犯罪学及相关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长期坚持教学一线,给本科生主讲《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经济刑法学》《定罪量刑专题》《刑法的关节点解析》《毒品犯罪专题》等课程,给硕博研究生主讲《中国刑法学总论》《中国刑法学分论》《量刑专题》《犯罪学》《外国刑法学》《刑法思想史》《法学方法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等课程。负责的《刑法学总论》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2020)、“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1)、“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负责的《中国刑法总论》入选“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7)、“重庆市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3)、负责的《刑法的关节点解析》入选“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4)。主持的教学案例“立足中国实际的刑法学基本立场与学习方法”入选“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主持和参与主讲的《刑法学总论》在线课程(本科)自2021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免费供校内外读者学习 ,主持和参与主讲的《刑法学分论》在线课程(本科)自2022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免费供校内外读者学习 。
●主持的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0年面上课题项目:基于研究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以刑法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刑法学总论》为例(主持,批准号:2020MSA183);
2.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法治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研究(主持,批准号:232045);
3.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课改联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主持,2020年-2022年,批准号:yjg202012);
4.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本科“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持,2019年-2021年,批准号:193063);
5.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高级卓越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协同培养为例(主持,2013年-2017年,批准号:yjg133031);
6.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法学本科专业多学科课程间交叉渗透的研究与实践——以刑法课程与相关课程为例(主持,2011年-2016年,批准号:112048)。
另外,于2018年受托配合孙长永教授编写“全国法学一级学科法学硕士研究生《刑法学》核心课程指南”,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审核通过,并于2020年纳入《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表的重要教研教改论文:
1.“以课促研”研究生核心课程改革模式的路径探寻——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刑法学总论”课改探索的总结与思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与张梓昂合著);
2. 法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展望——以西南政法大学法科生全员统一集中实习模式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23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与蔡思宇合著);
3.何以“以学生为中心”?——“刑法学总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的实践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22年第8期,CSSCI扩, 于2024年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与张梓昂合著);
4.交叉渗透教学模式的刑事疑难案例教学实践,《法学教育研究》第15卷,2016年,独著;
5.法学专业课程交叉渗透的教学模式探究——以刑法课程为例,《海峡法学》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
●主编的教材教学用书:
1.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中国刑法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版);
2.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中国刑法学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版,第二主编):
3.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刑法总论导学教程》(法律出版社2021年11月版,第一主编);
4.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刑法分论导学教程》(法律出版社2023年5月版,第一主编);
5.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法科生职业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版);
6.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刑法重点问题案例实务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年版,第一主编);
7.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系列教材《刑事疑难案例实务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主编);
8.新阶梯法学规划课程系列教材《刑法分论》(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一副主编);
9.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刑法与刑诉法的理论和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一副主编)。
●获得的部分教学成果奖:
1.教学成果“法治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2018,3/9)、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2017,3/9);
2.教学成果“德法兼修、能力导向、硕博贯通、刑事一体的法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2/9);
3.教学成果“刑事一体化下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委员会,2021,2/9);
4.教学成果“高层次职业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一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奖(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委员会,2019,1/5);
5.教研成果“何以‘以学生为中心’?——‘刑法学总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的实践探索”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4,1/2);
6.教学成果“线下一流课程‘两性一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获西南政法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4,1/9);
7.教学成果“学术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中国刑法总论》的做法”获西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1/5) ;
8.教学案例“立足中国实际的刑法学基本立场与学习方法”获西南政法大学立德树人优秀本科教育教学案例一等奖(2022,1/5)。
█科学研究
●主要从事刑法学、犯罪学及相关跨学科研究。近年的科研兴趣与贡献领域主要在轻罪治理、量刑、认罪认罚从宽、毒品治理、黑恶犯罪治理、刑法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截止2025年6月,在《中国法学》等期刊共发表专题学术论文160余篇(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学术性连续出版物《量刑研究》8卷,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重大、重点和其他课题项目16项,获批智库成果20项(其中副国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副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6项),获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奖励10多项,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获得的重要科研奖:
1.个人专著《量刑的个别化原理》(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版,2021年“天下﹒法学新经典”系列再版),于2024年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于2022年入选“西南政法大学代表性学术成果(2016-2021)”(全校10本),于2014年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于2014年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三十年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1984-2014)”一等奖,于2015年获中国法学会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论文《量刑建议精准化的实体路径》(《中国刑事法杂志》2020年第2期),于2021年获最高人民检察院2020年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三等优秀作品(部级三等奖);
3.调研成果《刑事一体化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于2022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八届“重庆发展研究奖”一等奖;
4.调研成果《量刑指导意见研究——关于量刑指导意见的调研报告》,于2012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四届“重庆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5.国家重大课题成果《毒品问题基层治理新探索——路径寻找与四川实践》于2024年8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系列成果,共10本,本人任总主编)。
█主持的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课题项目:
1.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的实践困境与模式创新研究(首席专家,2020-2025,批准号:20&ZD196);
2.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应对研究(主持,2020-2025,批准号:20AFX012,免检结项);
3.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善对犯罪的恢复性处遇措施研究(主持,2020年,原为国家重点智库项目,于2021年8月被国家社科基金办追评为2020年度项目,批准号:20BZK030);
4.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定罪量刑实证研究(主持,2010年-2016年,批准号:10BFX041,结项等级“良好”);
5.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两卡”案件所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与政策完善研究(主持,2023年-2024年,批准号:ZGFYKT2023-1003,结项等级“优秀”);
6.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刑事裁判公众认同问题研究(主持,2018年-2019年,批准号:ZGFYKT2018-1905);
7.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涉案企业合规的实体法应对研究(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研究基地,主持,2023年-2024年,批准号:GJ2023B06)
8.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项目:“套路贷”刑事案件办理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主持,2020年7月至11月);
9.2019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重点项目:刑法介入毒品问题治理的中国模式(主持,2019年-2021年,批准号:19SFB1005);
10.2008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青年项目:执行刑研究(主持,2008年-2016年,批准号:08SFB3016);
11.2005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青年项目:关于刑期折抵的77个司法解释研究(单独承担,2005年-2007年,批准号:05SFB3008);
12.2023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法学专项重大项目:当前涉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研究(主持,2023-2024,批准号:2023FX05,结项等级“优秀”)
13.2020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犯罪的刑法治理体系完善(主持,2020年,CLS(2020)ZX026);
14.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专项项目:监察法与刑法的衔接实施问题研究(主持,2018年-2019年,批准号:CLS(2018)ZX05-2,结项等级“优秀”);
15.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自选项目:刑事一体化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主持,2016年-2018年,批准号:CLS-D16065,结项等级“优秀”);
16.中国法学会部级后期资助项目:量刑个别化的基本原理(主持,2015年,批准号:CLS(2015)HQZZ17,结项等级“优秀”);
17.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量刑指导意见研究(主持,2010年-2011年,批准号:CLS-C1019,结项等级“优秀”);
18.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青年项目:量刑规范化的优化路径研究(主持,2012年-2013年,批准号:CLS(2012)Y37,结项等级“优秀”);
19.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自选项目:毒品犯罪刑罚适用轻缓化研究(主持,2009年-2010年,批准号:CLS-D0958);
20.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自选项目:刑法视野的我国羁押体制完善研究(主持,2007年-2008年,批准号:C0734)。
█出版学术著作为:
1.独著:《量刑的个别化原理》,法律出版社2021年11月版(“天下﹒法学新经典”系列,原《量刑个别化的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版的修订再版);
2.独著:《刑期折抵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22年9月版(《我国刑期折抵制度之检讨》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版的修订再版);
3.独著:《黑恶犯罪治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版;
4.合著:《刑法介入毒品问题治理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5.合著:《刑事一体化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6.主编:《毒品问题基层治理新探索——路径寻找与四川实践》,群众出版社2023年6月版;
7.主编:《刑法治理的现代化与本土化讲演录(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版;
8.主编:《毒品犯罪司法适用要点评注》,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
●主编学术集刊《量刑研究》(2021年入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CNI名录名刊)8卷(辑):
1.石经海、禄劲松主编:《量刑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石经海主编:《量刑研究》(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石经海主编:《量刑研究》(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4.石经海主编:《司法转型下的量刑探索与实践》(《量刑研究》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5.石经海主编:《量刑改革下的量刑情节新视野》(《量刑研究》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版;
6.石经海主编:《重大司法改革下的量刑建议探索》(《量刑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3月版;
7.石经海主编:《量刑研究》第7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3月版;
8.石经海主编:《量刑研究》第8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24年3月版;
9.石经海主编:《量刑研究》第9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25年4月版;
█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共发表160多篇)
1. 论量刑基准的回归,《中国法学》2021年第5期,CLSCI,CSSCI,独著;
2. 从极端到理性:刑罚个别化的进化及其当代意义,《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CLSCI,CSSCI,独著;
3. 认罪认罚情节适用的从宽困境与完善对策,《政治与法律》2025年第5期,CLSCI,CSSCI,独著;
4. 轻罪司法治理下的轻罪定罪规则构建,《当代法学》2025年第1期,CLSCI,CSSCI,独著;
5. 论网络暴力的实质与刑法适用规则的完善,《法律科学》2023年第5期,CLSCI,CSSCI,《社会科学文摘》 2023第11期摘录,他引频次在“刑法”领域排名前1%(知网),独著;
6. 论犯罪成立评价体系的本土化规范构造,《现代法学》2023年第6期,CLSCI,CSSCI,独著,获三大转载刊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2期)转载,独著;
7. 《监察法》与《刑法》衔接实施的基点、问题与路径,《现代法学》2020年第1期,CLSCI,CSSCI,独著;
8. 故意伤害“轻伤与否”定性共识的刑法质疑——以刑法总分则关系下的完整法律适用为视角,《现代法学》2017年第3期,CLSCI,CSSCI,独著;
9. 中国量刑规范化之十年检讨与展望,《法律科学》2015年第4期,CLSCI,CSSCI,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5年第10期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1期摘录,第一作者(与严海杰合著);
1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重复评价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14年第6期,CLSCI,CSSCI,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5年第4期全文复印,《法学文摘》2015年第2期收录,独著;
11. 当前涉黑犯罪的特点与成因调查,《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CLSCI,CSSCI,独著;
12. 论量刑合法,《现代法学》2010年第2期,CLSCI,CSSCI,独著;
13. 量刑思维规律下的量刑方法构建,《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CLSCI,CSSCI,独著;
14. 我国刑法与CCPR之比较与对接——以罪刑法定原则为研究对象,《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CLSCI,CSSCI,独著;
15. “量刑规范化”解读,《现代法学》2009年第3期,CLSCI,CSSCI,《刑事法学》2009年第10期全文复印,独著;
16. 刑期折抵的理论定位,《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CLSCI,CSSCI,独著;
17. 我国羁押制度的法文化考察,《法律科学》2008年第3期,CLSCI,CSSCI,独著;
18. 当前涉黑犯罪的特点与成因调查,《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CLSCI,CSSCI,独著;
19. 刑期折抵制度的刑法精神,《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CLSCI,CSSCI,独著;
20. 论刑期折抵的若干问题,《法律科学》2004年第6期,CLSCI,CSSCI,独著;
21. 首要分子与主犯关系新论,《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CLSCI,CSSCI,独著。
22. 量刑建议精准化的实体路径,《中国刑事法杂志》2020年第2期,CLSCI,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0年第7期全文转载,独著;
23. 刑期折抵立法比较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CLSCI,CSSCI,独著;
2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刑衔接的困境与出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5期,CSSCI,第一作者(与李鑫合著);
25. 何以“以刑制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定罪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2期,CSSCI,第一作者(与熊亚文合著);
26. 略论事实重婚行为之罪与非罪,《探索》1998年第1期,CSSCI,第一作者;
27.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若干问题,《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CSSCI,《刑事法学》2007年第4期全文复印,独著;
28. 物流企业涉运输毒品行为的归责困境与出路——以实质和形式义务来源说为基点,《法律适用》2023年第9期,CSSCI,第一作者(与赵戈合著);
29. 走私货物、物品刑事处置的司法乱象与规范路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12月13日网络首发,CSSCI,第一作者(与邱胜帆合著);
30. 走私毒品罪的扩张适用与理性回归,《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CSSCI,第一作者(与邱胜帆合著);
31. “等值追缴及没收”规则的规范考察与优化适用——以《反有组织犯罪法》第45条第2款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与魏艺山合著);
32. 刑法数额因素之“唯数额论”误区 ,《重庆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2021-01-26网络首发,CSSCI,第一作者(与苏桑妮合著);
33.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困境分析与出路探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与黄亚瑞合著);
34. 刑法现代化下的“量刑”解构——量刑规范化的科学基础探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3期,CSSCI,独著;
35. 论羁押制度的内核,《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2期,CSSCI,独著;
36. 死缓、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的刑期折抵,《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期,CSSCI,独著;
37. 论拘留的刑期折抵,《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4期,CSSCI,独著;
38. 论违法适用羁押的刑事责任,《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CSSCI,独著;
39. 刑法视域的羁押探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4期,CSSCI,独著;
40. 反腐公约的预防机制与我国反腐的新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独著;
41. 违法性认识的本土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CSSCI,第一作者(与吴永辉合著);
42. 略论“刑事拘留”的若干问题,《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CSSCI,独著;
43. 串通投标犯罪的刑法治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与李阳阳合著);
44. 爬取公开数据行为的刑法规制误区与匡正——从全国首例“爬虫”入刑案切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与苏桑妮合著);
45. 缺场空间下网络暴力的层级特征及其治理,《东南法学》2023年第2辑,CSSCI集刊,第一作者(与王付宝合著);
46. 我国羁押立法之实体规范检讨,《刑事法评论》第2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CSSCI来源集刊,独著;
47. 认罪认罚“阶梯式”从宽机制的再思考,《 法治论坛》 2023年第3期,CSSCI集刊(与林需需合著);
48. 论“期待可能性”的平易化,《刑法论丛》2021年第2期,CSSCI集刊,第一作者(与苏桑妮合著);
49. 重拾刑法独立性:行政前置认定的司法适用反思,《刑法论丛》2019年第3期,CSSCI集刊,第一作者(与付倩合著);
50. 防控城市涉黑组织犯罪对策研究,《法学杂志》2011年专刊,CSSCI,独著;
51. 起诉书中“法律套语”现象的刑法反思,《中国刑事法杂志》2016年第1期,CSSCI扩,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密齐深合著);
52. 量刑过程视角下量刑方法分段构建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年第1期,CSSCI扩,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骆多合著);
53. 防卫正当司法认定中的困惑、误区与匡正,《法律适用》2019年第21期,CSSCI扩,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黄亚瑞合著);
54.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之系统性理解与认定,《法律适用》2016年第9期,CSSCI扩,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李佳合著);
55. 民营企业**不起诉改革的困境破解与发展路径,《北方法学》2022年第6期,CSSCI扩,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黄亚瑞合著);
56. 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犯罪的刑法规范体系完善——基于从“管理”到“治理”的考察与展望,《学术探索》2020年第8期,CSSCI扩,第一作者(与金舟合著);
57. 何谓实体“从宽”:基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顶层设计的解读,《北方法学》2019年第6期,CSSCI扩,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田恬合著);
58. 法治思维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党建》2014年第12期,CSSCI扩,中文核心,独著。
59. 实体正义下涉案企业合*制度的边界设定,《人民检察》2024年第5期,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黄亚瑞合著);
60. 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的实务探讨及优化思路,《 人民检察》 2023年第12期,中文核心(与杨红梅合著);
6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量刑建议,《人民检察》2019年第21期,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田恬合著);
62. 如何确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存款人”的诉讼地位,《人民检察》2003年第4期,中文核心,独著;
63. 试论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之罪与非罪,《人民司法》2004年第11期,中文核心,独著;
64. 醉酒驾车行为定性之我见,《人民检察》2010年第6期,中文核心,独著;
65. 涉黑组织犯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人民检察》2011年第22期,中文核心,独著;
66. 完善村委会选举立法的建议,《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中文核心,独著;
67. 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新论,《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中文核心,独著;
68. 构建对未成年人霸凌行为的家校社协同防治机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4年第4期,AMI核心,独著;
69. 对网络暴力进行分层系统治理,《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第10期,AMI核心,独著;
70. 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量刑交易”现象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中文核心类,第一作者(与李婉楠合著);
71. 困境与出路:叛逃罪司法适用新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中文核心,第一作者(与熊亚文合著);
72. 인공지능 형사책임 쟁의의 수학적 고찰과 전망——중국 대륙 학자들의 쟁의에 대한 토론을 바탕으로 한다(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争议的数学考察与展望——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学者争议的讨论),《比较刑事法研究》(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主办)2022年第1期(第一作者,与唐渠渠合著);
73. 공공위생돌발사건 관련 범죄에 대한 형법규범체계가 보완되였습니다 ——관리'에서'통치'로의 고찰과 전망에 기초한다(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犯罪的刑法规范体系完善——基于从“管理”到“治理”的考察与展望) ,《比较刑事法研究》(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主办)2021年第1期 (第一作者,与金舟合著);
74. 중국 담합입찰 범죄의 형법적 대책(中国串通投标犯罪现象的刑法治理对策) ,《比较刑事法研究》(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主办)2019年第1期 (第一作者,与李阳阳合著);
75. 论轻罪治理指导理论的本土重构 ,《南海法学》2025年第3期,AMI新刊入库,第一作者(与张梓昂合著)。
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人民法院报》2024年9 月5 日第6 版,第一作者(与肖靖雯合著);
77. 五个维度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检察日报》2024 年7 月13 日第3 版,第一作者(与梁选点合著);
78. 法教义学下“醉驾”定性困境之破解,《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第一作者(与刘兆阳合著);
79. 论醉驾行为限制入罪的应有实体路径,《人民法院报》2023-12-28第05版,第一作者(与肖靖雯合著);
80. 帮信罪的司法限缩适用研究,《数字法治》2025年第1期,第一作者(与郭佳怡合著);
81. 结合“行为时”主体认识界分帮信罪与掩隐罪,《检察日报》2024 年8 月12 日第3 版,第一作者(与曹翊群合著);
82. 虚拟货币结算支付型帮助行为的犯罪认定,《人民法院报》2023-10-26第06版,第一作者(与苏青合著);
8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的困境与出路——以犯罪成立的本土规范评价体系为视角,《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第一作者(与刘翔宇合著);
84. 论涉枪行为的刑法内外协调治理,《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第一作者(与金舟合著);
85. “套路贷”的刑民界分认定应以犯罪概念为基本标准,《人民法院报》2020-12-17第06版,第一作者(与邱胜帆合著);
86. 如何理解《昆明会议纪要》中的行刑衔接规范,《中国禁毒报》2023-12-15第06版,第一作者(与赵戈合著);
87. 刑法分则条文适用误区及其纠正,《人民法院报》2023-3-30第06版,第一作者(与罗彬萍合著);
88. 民企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的转型与施行路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黄亚瑞合著);
89. 惩防并举,以案促治,推动成瘾性物质滥用治理,《人民法院报》2024-06-26第02版,第一作者(与梁选点合著);
90. 如何提升县域毒品治理效能,《中国禁毒报》2023-3-3第006版,第一作者(与邱胜帆合著);
91. 运用“五治”工作法,强化毒品问题基层治理,《中国禁毒报》2021-08-27第003版,第一作者(与苏青合著);
92.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基层治理——以四川省什邡市为例,《中国禁毒报》2020-09-4,第一作者(与时永超合著);
93. “三个效果统一”有赖于科学的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报》2019-12-26,第一作者(与金舟合著);
94. “隔屏猥亵”未成年人行为刑法适用的体系解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AMI核心,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24年第10期全文复印,第一作者(与张梓昂合著);
95. “终身监禁”的困境释读与司法改善——以刑事政策和刑法的体系化适用为视角,《中国应用法学》2019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刘桂源合著);
96. 良法善治传递社会正能量,《人民法院报》2019-06-29,第一作者(与周鑫合著);
97. 大学生涉毒的原因调查与治理建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第一作者(与李京津合著);
98. 司法应承担起“扶起”道德的重任,《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19日类,第一作者(与付倩合著);
99. 新时代毒品犯罪案件办理司法理念转型的考察与思考,《澳门法学》2024年第6期,第一作者(与邱胜帆合著);
100. 恐惧抑或不知:人工智能刑法规制争议的数学考察,《法治社会》(广东法学)2020年第1期,第一作者(与唐渠渠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