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热忱欢迎莘莘学子报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2025-09-06 19:00:45编辑:冼靖韫 点击量:

学院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School of Law,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国际法学系,2001年改为现名。近年来,广外法学院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建成本硕博贯通、多维协同的立体化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学科体系完整、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法学院。

法学院设有完整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获批教育部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点。2010年,获得教育部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2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上学位授权点。2023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获批全国首批法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01 师资力量

法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良,拥有一批在全国法律界及学科专业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现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17人,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50%以上,形成了以“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和广州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为代表的师资队伍。法学学科教师大多数具有律师或仲裁员资格乃至司法实务工作经历,实务经验丰富;同时还聘请全国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一大批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

02 研究机构

法学学科整合法学院与研究机构的资源,打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提升研究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学校和学院设有多个法学学科省级研究或培训基地:“走出去”战略下涉外法律研究服务中心、中国-非洲法律研究中心(广州)、中国-非洲法律培训基地(广州)、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广东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院)获评省级特色新型智库,整合区域法治研究院、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土地法制研究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等5个实体研究机构建设,为涉外法治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优化广东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支撑、为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践指导,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法学学科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的旗舰中心和高端智库。

03 学科实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专业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在欧洲学博士学科点下开设欧洲法律研究方向,并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培养博士后;201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获评为广东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获评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8年法学学科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新增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司法部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全国15家)。2022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司法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全国20家)。2023年,法学学科获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获批法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法学学科位列软科中国法学学科排名第21位(在214所建设高校中位居前10%)。

04 科研成果

法学学科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产出高显示度成果,打造高层次科研平台。法学学科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向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年度项目,70余项教育部、司法部、广东省、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0余部,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等20余次。法学学科建成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等省级机构6个(次)、CTTI来源智库2个。

05 研究生培养特色

法学院设有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本—硕—博”全链条贯通和“专业+外语+实践”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人,法学双学位本科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670余人,博士研究生40余人。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设有四个专业培养方向,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设有七个专业培养方向,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权点现设有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专业,其中法律(非法学)设有法律、涉外律师、国际仲裁、涉外法治人才、小语种+法学等五个专业培养方向。

法学院建立了“以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以法学全英课程为特色,以学术英语、法律英语和法语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开发系列全英、双语课程。学院教师编写出版多部研究生课程教材、案例教材及英文版教材,其中,编写、出版了全国首套全英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包括《国际商法: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律英语》等。学院鼓励教师将教材编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教研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其中,《“双模式”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我国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其前瞻建议——基于十五所高校的考察》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为我院研究生人才培养再添新成果。

法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广东省人民法院、广东省司法厅等国家机关和广州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等仲裁机构以及金杜、盈科、大成、锦天城等知名律师事务所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和专业资源。还通过实施“PRIME”计划、暑期“视界行”项目、国际治理创新项目、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访学及实践项目,资助学生前往国(境)外及国际组织访学交流和实习实训。为解决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高、经费不足、实习岗位少、实习机会欠缺且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等现实问题,法学院与华为、中软国际合作,开发全国首个“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以数字赋能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目前,已完成“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一期建设,学生在登录大模型系统后,可以自行挑选国际法院案件或贸易救济争议案件,通过与 AI 数字人交互完成书状撰写、辩论等练习,在虚拟空间中感受“真实”的国际或涉外争议解决。

法学院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际性模拟比赛,在实践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学生代表队连续多年在多项法律国际赛事中斩获佳绩。法学学子在“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辩论赛获得冠军(2003年)、亚军(2002年)、团队一等奖(2019年)等,获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全国赛或国际赛一等奖(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4年、2025),获第二十一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一等奖并赴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赛(2023年),在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获得亚军(2020年),获首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暨法兰克福(Frankfurt)投资仲裁赛一等奖(2019年)、第十六届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贸仲中国(内地)赛区一等奖并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参加国际赛(2024年)等。

06 硕士学位点介绍

国际法学硕士点

国际法学硕士点是2003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和国际公法三个研究方向。国际法学硕士点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多门课程采用全英教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法律人才。

民商法学硕士点

民商法学硕士点是2006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商法学硕士点瞄准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回应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需求,以实证方法和国际视野从事研究,形成民法基础理论、财产法与土地法制和商法研究方向,创设土地法制研究院,研究优势特色鲜明,国内领先。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点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点是2010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区域法治研究院、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设有宪法学、行政法学、区域法治、地方立法与党内法规主要研究方向。

诉讼法学硕士点

诉讼法学硕士点是2018年在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司法制度三个研究方向。

知识产权法学硕士点

知识产权法学硕士点是2019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独立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和新技术知识产权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知识产权人才。

经济法学硕士点

经济法学硕士点是2022年在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2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科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设有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三个研究方向。

法学硕士点

刑法学硕士点刑法学硕士点是2024年在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新设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2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设有中国刑法和涉外刑法两个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点

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开展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下设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具体负责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等工作。2020年,开设法律硕士(涉外法治人才)方向。2021年,入选教育部、司法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实施单位。2022年入选教育部、司法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2024年,新增法律硕士(小语种+法学)方向。

07 士学位点介绍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基础理论、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卫生法学、党内法规。区域法治、卫生法学研究居国内一流水平,地方立法研究特色鲜明。该博士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其他国家级别项目、省部级项目20余项,项目经费近千万元;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依托CTTI来源智库区域法治研究院和地方立法基地、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连年出版地方立法观察报告;参与多项地方立法起草修订,咨询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多次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专题向党政机关授课,广受好评。

民商法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典及其基础理论、财产法与土地法制、知识产权法、商法。土地法制研究居国内一流水平,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特色鲜明。该博士学位点教师主持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10余项国家级项目,项目经费近千万元;在《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文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依托CTTI来源智库土地法制研究院,出版土地法制文丛、主编《土地法制科学》;参与民法典编纂、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修订,咨询报告获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创造性开展民法典百村行等普法活动,广受好评。

诉讼法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司法制度。该博士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及一般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多次参与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等重大课题研究。

国际法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涉外法治、数字贸易法治、跨境民商事争议解决、区域国别法。该博士学位点教师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及横向项目数十项;依托涉外法律研究服务中心和省级科研创新团队等研究平台,在SSCI、CLSCI、CSSCI期刊以中英文发表论文5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0余部,国际法学教材5部;多篇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和省领导批示,被有关部委采纳;以涉外立法咨询、涉外法务培训、法律翻译等多种形式服务国家、地方法治建设。

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点

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设立了法律博士专业学位,并将该专业学位正式纳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2024年7月,我校获批设立我国首批法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点已于2025年开始招生,设行政法治、民商事法治、刑事法治、卫生健康法治、涉外法治等方向。

07 报考条件和办法

2026年学术型研究生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初试统一命题、复试分别命题。具体初试、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2026年招生简章为准。

2026年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具体招生事宜以广东外语外贸法学研究生院发布的2026年博士招生简章为准。

报考条件、报考时间和报考办法等事项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安排进行。

08 招生和培养

学术型硕士:全日制,学制3年

专业型硕士: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学制3年

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学制2年

法学博士:全日制,学制4年

法律博士:全日制,学制4年

09 联系方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联系人:冼老师

电话:020-36207174

邮箱:gwfxyyjs@126.com


更多具体信息,敬请留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网站及广外法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