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文字:黄翰华 李照 摄影:黄翰华) 在刚刚结束的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六次提到公共外交,使公共外交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3月17日下午,国内最早研究中国公共外交的学者之一、我院外交学系教授唐小松在北校区就公共外交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唐小松教授到达采访现场时,手里还拿着一个苹果,他笑着解释道:“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就拿这个苹果当午餐了。”在这样一个致力研究公共外交的学者眼中公共外交究竟是怎样的?中国的公共外交现状又是怎样的?
唐小松教授于广外北校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了解您当年学的是英语专业,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后来您会走上了研究国际关系学的道路吗?
唐小松(以下简称唐):我在本科阶段就对国际关系学有兴趣,可惜当时国内开设这门学科的高校太少。我的前半生一直跟英语打交道,做了好几年的专职翻译,接触不少国际事务,由于工作需要,我对理工科、医学、体育等在内的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后来我觉得应该换一种生涯,出于我的兴趣,加上本身的英语优势,于是攻读了复旦大学的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在我看来,外语是基础,掌握这个工具非常重要,当然,如果还能掌握一门专业,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充实,到真正进入社会实战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记:公共外交的普遍含义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在您的眼中,公共外交又是怎样的?
唐:确实如此。我于2003年开始研究公共外交,算是国内最早研究“公共外交”的学者之一。在当时,许多学者对此认识不足。其实中国以前的公共外交主要是对外宣传,这只是从宣传角度而言。而我在研究时,试图从一种体系或战略的层面探讨“公共研究”。就我理解,“公共外交”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媒体、文化项目、学者交流、企业品牌和等向国外民众传播本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公共外交的核心是以政府为主体,但政府必须是隐形的。例如美国之音就是美国公共外交的典范,在历史上完成过许多使命。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都是中国近年公共外交的品牌。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等新媒体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我今年专门研究有关网络外交的课题。
记:您认为当下公共外交成为外交共识的过程中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唐:如今我国公共外交刚起步,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相对于欧美来说,还落后很多,这就是前不久两会期间中央领导人提倡大力开展公共外交的原因。目前我国公共外交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首先是政府刚刚认识到公共外交的重要性,目前只有理论探讨和初步的设计,还没有真正投入到实践。而公共外交重在实践,重在外界听到了什么,而不是你做了什么。除此之外,需要建设一批开展公共外交的实体和人才队伍,政府不可能跑到前台开展公共外交,只能靠民间机构运作。可喜的是,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专门开展公共外交的非官方机构,叫察哈尔学会,该学会的主席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先生,去年我被该学会聘为高级研究员,成为学会的核心研究成员。再者是资金问题,资金不足也会成为阻碍公共外交的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同时,还要警惕 “伪公共外交”现象。公共外交是政府行为,由政府支持和统一筹划,脱离政府支持的行为不能叫公共外交。
记:您曾经把政府外交比作西药,把公共外交比作中药,您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公共外交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唐:众所周知,西药疗效快,但功力持续较短。政府对政府的传统外交如西药,当外交出现危机时具有短平快的抢救功能,但它往往只有短期效应,因为政府毕竟是要换届的,不同决策者的外交往往各具特色。而公共外交不一样,它对外传播的是一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观,其影响是持久的,国家不会像政府换届那样很快消失。因此,我认为,公共外交就如同中药,疗效持久,它通过一国的价值输出而赢得国外民心。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光发展硬实力是不够的,软实力的发展不能可有可无,而公共外交则是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逐渐强大,硬实力增加后,如果缺少公共外交,不去主动表达,就很容易受到外界怀疑,海外环境也容易受挤压。
记:许多学生认为公共外交离自己很遥远,您如何来看待这一观点的?
唐:这是个大错特错的观点,公共外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每个学子都是公共外交中的重要角色,都有义务与责任为国家出谋划策,都应学会树立公共外交的思维。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其他国家民众开展公共外交的同时,其他国家也在对我国开展公共外交,西方国家尤其美国的公共外交往往具有进攻性,向其他国家强行灌输所谓的普世价值,气势咄咄逼人,那么,我们年轻学子如何辨别西方公共外交的意图非常重要。
记:作为学生,该如何学习以及参与公共外交生活?
唐:作为学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不断参与到公共外交生活中来。公共外交还包括很多子环节,如个人行为、修养、道德等。个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理应注意自己在海外的一言一行,避免给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
记:您认为当下大学生最应该加强哪方面素质的培养?
唐: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首先是要关心国家大事。学生不要拘泥于书本知识,关注点不能太狭隘。我在广外教了9年书,发现许多学生从大三开始,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四点一线”:考研、出国、考公务员、找工作。学生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发展当然很重要。但如果对国家或国际大事充耳不闻,那么在这个信息社会是很难出类拔萃的。其次,要多学一门技能,广泛涉猎。学生学习不能局限于本专业而对其他方面一无所知。广泛的涉猎来自平时积累,要时刻关注各方面的资讯。在我看来,多听讲座十分重要。讲座的内容是知识浓缩的精华,多听讲座有助于打破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是拥有多元化知识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