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字:陆烁宜 摄影:刘和亲 编辑:谢晓雯) 主题为“文化与外交: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的讲座于4月20日上午10点在南校区大模法开讲。我国高级资深外交官、知名外交家、现任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担任主讲,出席此次讲座的嘉宾有副校长何传添、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法学院副院长王树春及广东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陈寒溪。讲座由王树春主持,分为三个环节。
颁客座教授仪式
第一个环节是“颁客座教授仪式”,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吴思科从何传添手中接过了聘书。
第二个环节就是“专题讲座”。因为讲座的主题是“文化与外交”,所以吴思科先从文化与外交的联系讲起。他认为:外交的工作实际就是人的工作,而文化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建立信任的黏合剂,也能使人准确判断形势。他通过“万隆会议”上周总理用中国“和”的文化、求同的文化使会议取得成功的例子说明文化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接着又讲了他拜会叙利亚国外反对派时,对方对有着优秀文明的中国在“对叙利亚人民谋求政治权利的问题上使用否决权”的做法十分不理解。而吴思科则表示:叙利亚文化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打仗时文物被大量毁坏,民众流离失所的现实让他感到心疼,所以“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投否决票是因为中国主张应该通过对话解决,用武力倒霉的会是人民”,听完解释对方才开始表示理解,吴思科以此事来体现了“文化能建立信任”的道理;最后又通过在拜会阿拉伯国家的王储时谈到美国会不会对伊拉克动武的例子,说明了文化能让人准确判断形势的道理。
演讲投入的吴大使
接着讲到“一带一路”,他说:“今年外交工作的中心就是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他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是因为需要一个大构思使中外联系更紧密,也希望西部对外交流能展开。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说的:“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独唱,而是中国与世界的合奏曲”。他通过对古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比,说明了伊朗和阿拉伯等国家与地区对古丝绸之路的感情及对“一带一路”的欢迎,振兴丝绸之路拨动了阿拉伯国家的心弦。
同学踊跃提问
接着是互动环节,在场同学争相提问。对于一位同学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否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中版马歇尔计划的问题,吴思科表示:马歇尔计划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而且只资助其盟友。而中国欢迎各国加入“一带一路”,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为了推动地区发展,是开放的。但是二者有相同之处,而且中国也可以借鉴马歇尔计划一些好的做法。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吴思科也都一一认真回答。
吴大使与各位参加讲座的老师大合照
最后,历时接近2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广外法学团委学生会”公众号
为您提供法学院的最新动态或活动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