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法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涉外法治协同工作机制,将涉外法治人才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响应国家号召,秉持“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理念,聚焦“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湾区所急、广外所能”,创新“法学+外语”“外语+法学”培养模式,致力提升人才质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年,“视界·法学”项目资助近百名本硕博法学学生前往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访学,助力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精进专业学识、提升实践能力,成长为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 |
7月25日,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项目迎来小组展示与闭幕总结环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子与兄弟高校师生同台,围绕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领域的现实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展开深度剖析。

我校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各小组聚焦“自动驾驶法律监管”“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算法监管”“AI换脸法律问题”等主题进行展示,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专业积累与跨文化理解能力。其中,广外第四组凭借“AI在外卖平台订单分配中的法律问题”主题脱颖而出,获“最佳小组”(best group)称号。该组深入分析中国外卖行业算法分配引发的公平性与劳动权利保护问题,紧扣课程AI监管框架知识点,因分工合理、条理清晰、表达自信获评委一致认可。
我校best group小组与授课老师合影
评审环节,主讲老师Dr. Ilya Akdemir特别关注第四组提出的“外卖骑手法律地位”问题,引导全体同学探讨技术背后的社会结构与法律正义。展示结束后,主办方举行闭幕仪式,全体成员与授课老师合影,为“NUS人工智能算法的法律与监管项目”画上句号。

访学学生与授课老师合影
此次访学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认知,助力其以跨学科、全球化视角审视技术带来的法律挑战,还让他们亲身体验境外法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学术交流方式的差异,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实践分析能力与法律素养。同时,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及小组展示,同学们的英语表达、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与国际视野均得到锻炼,也从新加坡的社会治理中获得启发,深化了对法治建设的思考。
参与同学表示,此次经历让他们系统理解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挑战,重新认识了专业的社会价值,更坚定了深耕法律领域、拓展国际视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为学术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访学团合照
“视界·法学”送出的每一位学子都是一颗种子,在海外访学的过程中,他们汲取知识的养分,开阔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养下,会有更多学子加入广外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我国涉外法治事业添砖加瓦。 |
图文:陈乾 李家慧 张佳键
初审:刘运宇
复审:韩永红、杨桦、范聪
终审:杨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