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法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涉外法治协同工作机制,将涉外法治人才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响应国家号召,秉持“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理念,聚焦“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湾区所急、广外所能”,创新“法学+外语”“外语+法学”培养模式,致力提升人才质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年,“视界·法学”项目资助近百名本硕博法学学生前往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访学,助力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精进专业学识、提升实践能力,成长为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 |
访学第一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视界行”悉尼科技大学项目的同学们聚焦澳大利亚法治体系与英美法系核心内容,通过专业课程、司法实践参访等深度活动,系统性触摸普通法精神与运作逻辑,为跨法系学习筑牢根基。
法学先导课程 直击普通法内核
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专为广外学子设计两场核心先导课程,直指英美法系核心要义。Grace Li教授以“正义”观念为切入点,系统解析普通法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内核,引导同学们理解判例法体系中“遵循先例”的逻辑链条,帮助大家建立对英美法系的底层认知。
Grace Li教授授课现场
Maxine Evers教授则以模拟法庭形式深化学习体验。同学们分组扮演法官、律师、证人等角色,在模拟庭审中实践交叉询问、法律陈述等关键环节,直观感受澳大利亚法庭的程序设计与角色权责。课堂上,各小组还围绕“理想法庭构成”展开构想与展示,进一步具象化理解英美法系下司法机构的组织逻辑与运作特点。两门课程为同学们后续深入学习普通法体系打开了关键视角。
Maxine Evers教授授课现场
参访司法地标 深化实践认知
同学们在法学院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近距离观察司法实践。在法庭现场,同学们旁听了一起证券类案件的庭审过程:头戴传统假发的大律师依据判例条文展开辩论,以严谨逻辑质询证人,整个过程严格遵循对抗制诉讼程序,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英美法系中庭审对抗、证据质证的核心特点。工作人员同步讲解了澳大利亚法院的层级设置、案件管辖规则等,帮助同学们将课堂理论与司法实践无缝衔接。
法院旁听
随后的新南威尔士州议会参访,则从立法层面补充了法治体系认知。通过了解议会的立法流程、与司法机关的权力制衡关系,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澳大利亚法治体系的整体架构,深化了对英美法系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认知。
议会参访
聚焦法系比较 夯实学习方向
系列活动始终围绕法系差异与比较展开。同学们在课程与参访中主动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法律渊源、诉讼程序、司法逻辑上的核心区别,在观察与思考中领会不同法系的运行机制。这种沉浸式学习为大家后续深入研究涉外法律问题、熟练运用不同法系规则奠定了重要基础。

课堂交流
经过一周的聚焦式学习,同学们对澳大利亚法治体系及英美法系的理解已从理论层面深入实践维度。接下来,大家将带着这些认知,投入更专业的法学课程学习,在跨法系比较与融合中持续探索,提升涉外法律实践能力。
“视界·法学”送出的每一位学子都是一颗种子,在海外访学的过程中,他们汲取知识的养分,开阔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养下,会有更多学子加入广外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我国涉外法治事业添砖加瓦。 |
图文:畅梓豪 贾晶雯
编辑:林渝
初审:陈宇
复审:杨桦
终审:杨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