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1-02 16:14:48编辑:范聪 点击量:

10月24日下午,法学院党委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党委委员、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等参加会议。

aa570733f6962d20289bc8bf3de306a

法学院党委书记杨敏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高瞻远瞩、视野宏阔、振奋人心,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聆听报告进一步深刻感受到了党的伟大力量、人民情怀,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高度重视。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第七部分用整个专题阐述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凸显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中对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视进入了一个新高度。近年来,广外法学学科获得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成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研究中心,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获评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普法队伍获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为在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方面展现更大作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对法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杨敏生提三点意见:一是增强学习主动性,自觉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二是增强宣传主动性,自觉真实生动深刻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故事。三是增强实践主动性,自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育人工作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法治人才的培养、服务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进程中做出广外法学应有的更大贡献!

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陈云良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早在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中国迫切需求。加快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树立对法治的信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气象;形成完备的社会领域法律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加强数字社会法治建设。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军表示,举国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九方面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术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政治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再次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行的“丛林法则”“零和博弈”思维进行了有力回击,中国向世界宣示,中国实现现代化坚持走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绝不会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目的,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使命担当。

法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帆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非常丰富,给各行各业、所有人都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激励了大家铆足了精神加油干。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指数会不断提升!她分享了三点学习感悟:一是一定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是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避免西方国家多党执政导致的政权不稳定;二是大力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有了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人民的幸福才能有保障,防止疫情、战争等对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三是继续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只有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才能有动力和活力,面对部分国家对我们的封杀,我们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同时,还会继续加强全球范围的发展与合作。

法学院党委委员、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常廷彬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全面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引导和教育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法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耿卓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唯有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这一伟大任务踔厉奋发,奋勇前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深邃,立意高远宏阔,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智慧的结晶,贡献了人类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物质与精神的丰富美好,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民主,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贯通,体现出立足中国实际又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具有统领性、系统性、原创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方面本质要求是个一个严密的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基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任务,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法学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该勇于担当、守正创新,立德树人,为建设法治中国和培养卓越法治人才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法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永红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视野宏阔,意蕴深远,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一体部署。“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高等教育从业者,我们应全心投入,致力于贯彻落实以上指示。为此,应在教育、科技、人才具体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转变观念,完成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基于人才成长规律,激励人才持续努力,追求卓越。为进一步鼓励创新,可以在法治的前提下,建立创新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很多从事创新研究或基础研究的人才几年甚至十几年,也只是把科研向前推进了一点点,但遵守科研规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工作,即使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没有获得高级别大奖,也是值得尊重和表彰奖励的,以此鼓励人才敢于坐冷板凳、甘于坐冷板凳。当然,试错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旨在支持鼓励创新,对失败和失误的宽容并不意味着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保护和纵容。坚守与不作为不同,试错与造假不同,容错与放任不同。

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副院长、广东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副主任杨桦表示,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备受鼓舞,特别对报告中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印象深刻。她认为,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真正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要素、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国,重大决策往往经过民意征集、民主酝酿,广泛听取意见,通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产生的。各层级意见建议尤其是基层民意,经过听证、函询、座谈、网络问政等多种方式被广泛纳入到决策程序中。她表示,作为一名致公党员,广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立法和咨询专家,今后更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积极参政议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向致公党省委会提供信息,力争提出更多关注民生的优秀提案;二是充分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加致公党组织的调研活动;三是广泛联系海外侨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法学院院长助理叶祥杰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第五篇章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十年来,我们国家的新兴高端科技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一些行业,比如芯片行业等,仍然是遭遇卡脖子现象。所以,要突围而出,科技、人才、创新都是非常的重要。对于我们教育行业来讲,强化自己本身的创新意识,培育孵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始终聚焦主业主责,深化思想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和教育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法学院办公室主任范聪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之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深刻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已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百姓安居乐业,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桩桩一件件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但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我国依然存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胸怀天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