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苏怡昕,文字:苏怡昕、郑嘉健)2019年6月13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夏新华教授应邀到我院作题为“新中国宪制发展的本土选择及反思”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杨桦教授主持,我院研究生参加讲座。
夏新华教授讲座
夏新华教授首先梳理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宪制发展历程,然后从文化、政治、经济等角度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及历次修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宪法变迁的文本分析和历史背景分析,让读者发现从建国之初“五四”宪法到2018年最新修订后的“八二”宪法,中国的宪法变迁是一个法律移植和法律本土化创新的综合过程。总的来说,本土化创新趋于丰富,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的修宪,是本土宪制创新的重大举措。最后,夏教授将中国宪制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总结为三条:一是宪法移植当慎重,应立足中国国情;二是宪法权威当维护,避免修宪的工具主义倾向;三是宪制创新最重要,宪制创新应符合国家历史发展方向。
夏新华教授对宪法修订的深刻阐释,加深了同学们对宪法的认识,启迪同学们对新时代宪制的发展进行思考。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与夏教授互动交流,提出了很多关于宪法学理论与中国宪制实践的问题。夏教授逐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杨桦教授作总结发言。杨桦教授首先感谢了夏新华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的精彩讲解,并指出法制史研究视角对于宪法研究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拓展学科视野,从不同方面深入思考宪法与宪制问题。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附:夏新华教授简介
夏新华,法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法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和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治文化、中外法律史、比较宪法和宪法文化。